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
信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所作的分析,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
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企业
信用管理制度是个
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
系统实施。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立和完善企业
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
政府的
支持,
政府对企业
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
信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
政府的作用。一方面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
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
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
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严惩不贷。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应收账款中账龄超过1年的,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所以
政府必须加强
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培育和维护良好的
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随意处理应收账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企业领导必须将
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
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通过教育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
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因此,有效的
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3、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
企业内部与
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
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业目标等来设计适合自身发展的
组织结构。然而,无论企业
组织结构如何,
信用管理都和企业的财会部门、
销售部门和供应部门有关。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
管理目标不同、人力资源的特长不同,使得在
信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差异可能会阻碍企业建立完善的
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实施
信用管理,必须使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即使拥有世界上商业信誉最好的客户,如果
销售部的销量不足以赢利,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只允许银货两讫的交易
方式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市场运行的需要,而只通过
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事后
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
信用管理。
销售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没有收到货款之前,
销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销售,只有将全部货款安全收回,
销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销售,
销售人员必须参与
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供应和采购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供应部门不只是企业花钱的部门,为了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提升企业自己的信誉,取得供应商更优惠的
信用政策,供应部门除要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外,还必须具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筛选的能力,参与
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情况下是由买卖双方对合同执行情况有异议造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的产品
质量存在问题,从而造成买方拒绝履行合同。因此,加强企业的
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
信用管理措施外,企业还必须提高合同的履行
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产品
质量、服务
质量,加强内部生产
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减少由于企业自身履行合同
质量不高造成应收账款和坏账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