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结构性割裂之痛
■当前我国
金融市场结构性
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直接融资滞后于间接融资,且趋势进一步加大;第二,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于股票市场,且整个债券市场相互割裂、不统一;第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保险市场是三个分割的市场,资金不畅通、
价格不统一。
■要促进
金融市场均衡发展,首先必须
解决各个
金融子市场的结构性
问题,在此基础上,协调各个市场之间的均衡发展。当前,重点是
解决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等的结构性
问题,确保这些市场均衡发展。
■
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结构性
问题突出,给央行宏观调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转型
经济时期,市场
经济同时面临总量失衡与结构
调整的双重困难,对此,央行到底是实行总量调控还是
选择性调控,这是一个难题。
■很明显,
经济发展越不平衡,信贷资金的配置就越有可能倾向于富裕地区、城镇以及高收入阶层,甚至在结构
设置上完全不顾
社会效应。在结构性
问题依然存在的市场格局下,仅仅依靠总量控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正在由
银行主导向
金融市场为主、由单一
银行体系向多边市场体系转变。在此过程中,
金融市场与
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也在逐渐增强。同时,
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
问题也与以往不同,其中最突出的
问题已经不是总量增长、规模扩张的
问题,而是如何保持均衡协调发展的
问题、是结构的
问题。
一、
金融市场结构性
问题表现突出
按照木桶理论,最短的一边,决定了一个木桶的容积大小。
金融市场发展也是如此,一旦结构失衡,发展就会受阻。当前我国
金融市场就面临着这样的结构性
问题。
金融市场的结构
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直接融资滞后于间接融资,且趋势进一步加大。2003年,国内非
金融部门融资总量为3.52亿元,其中
银行贷款占85%。与2002年相比,贷款融资比重上升了4.9个百分点,其他融资比重均下降,国债下降4.4,企业债下降0.4,股票下降0.1。直接融资发展滞后的趋势进一步拉大。直接融资滞后的结果,全
社会的融资风险过度集中到
银行体系,上市公司资金大量闲置,
中小企业资金短缺.
第二,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于股票市场,且整个债券市场相互割裂、不统一。2003年,股票市场筹资总额1357亿元,企业债358亿元,两者相比为3.79:1。相比较而言,国债与政策性
金融债却发展迅速,三项合计达到了11199亿元,筹资总量多于股票融资。同时,债券市场依然不统一,
交易所市场与
银行间市场分立并存。
第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保险市场是三个分割的市场,资金不畅通、
价格不统一。资金的期限配比、利率结构以及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结合,因市场分割而无法实现,这是整个
金融市场发展中最为突出的
问题。如何引导
保险资金入市,以及协调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是
解决金融市场结构性的首要
问题。
[1] [2] [3] [4]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