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乱收费屡遭诟病 水皮:管理层管太多导致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发布中期业绩,国内上市银行的半年报业绩披露已接近尾声。截至8月28日,已经有12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1年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这12家银行今年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4244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就有2057亿元,几乎占到了净利润的半壁江山。

 不过在银行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关于银行乱收费的质疑声也日益高涨。在收费标准、服务透明度等频频遭到诟病的背后,国内银行业绩的高增长,是否渗透着更多普通老百姓的无奈?记者对话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探讨银行收费乱象。

 乱收费与业绩高增长无关

 记者:陆续披露的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多家银行今年上半年又一次赚了个“盆满钵满”,不过普通老百姓们并不特别高兴。一方面,银行“收费收入”增速普遍在4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0%;但另一方面,却是公众对于银行服务水平、收费标准以及服务透明度等多个方面的诟病。银行的高利润增长究竟来自哪里?这些收入能说是乱收费的结果吗?

 水皮:这个恐怕有一点点的误解。银行乱收费跟业绩高增长不是一回事。乱收费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并不足以构成银行的利润的增长来源。银行的业绩增长,除了利差之外,另外一部分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各种各样的乱收费,主要指代理的费用。

 比如说去年一年,银行有8万亿的资金转为理财资金,用银行的话来讲就是从表内转移到了表外。你本来的存款放在那里,银行要给利息的,现在他推荐你买理财产品之后,他不但不用付你利息,还得跟你收手续费,因为他是代办的,像信托也好或者其他短期的融资业务也好。所以一进一出这部分中间业务是在增长,8万亿算一下平均下来也不少。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业务收入在国外50%以上是中间业务收入,中国银行(601988)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同样面临这么一个情况,就是中间业务比例会不断的上升,现在还是相当相当低的。

 银行业不存在垄断

 记者:在各种业绩发布会上,很多银行负责人都表示说,银行理财产品今年上半年的火爆成为了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从此前多家银行被质疑夸大投资收益到最近平安银行多款理财产品大面积亏损,普通投资者更多地在质疑理财产品合同存霸王条款、风险揭示不充分等很多方面的问题,似乎投资者并不觉得自己的投资是物有所值的。那么在这种利润增长背后,是不是存在着银行依靠这种垄断的优势在旱涝保收的问题呢?

 水皮:大家对银行的定位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有垄断的可能性存在,但是实际上现在银行的竞争是相当厉害的,整个市场根本不存在垄断,这个时候投资者就不要过于懒惰,而是要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做一些分析才行。有些问题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你要完全听信银行的就完蛋了,因为各家理财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

 放松管制 乱收费自然消亡

 记者:面对来自社会各界对于有关银行收费与服务不相称的质疑,监管部门近期也多次公开表态并对违规银行予以了严重的警告和一些严厉的处罚。但是这种处罚往往是比较被动的,因为都是事后的。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普通老百姓“花了钱但得到的服务却不好”这种不满呢?

 水皮:最终还是市场竞争,放松管制让市场充分竞争。比如现在银行受管制太多,它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没有差异自然就没有竞争的优势,投资者也好消费者也好就无从选择。只要有了选择让他们服务表现出差异化,这种乱收费一定会自动消亡,因为他如果乱收费影响到对客户的维护的话,就会消亡。现在的情况是他不怕你流失,为什么?因为每家银行都是规定动作,没有太多可以自选的动作,所以银行实际上是没有改进的压力。现在管理层不是管的太少,而是管的太多,反而让市场主体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这种自我道德约束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