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哄抬新股定价 沪深交易所总经理齐抨击
“基金公司应理性参与新股发行询价,提升新股定价能力,促进IPO的合理定价。”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近日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举行,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在论坛上讲话表示。
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也发表了相同的看法。在其看来,新股发行市场机制失灵:新股估值定价系统不理性、各定价参与主体不尽责、投资者自律失效。
“基金作为专业机构,应深度挖掘投资标的,综合考量公司的分红能力和长期成长性,强化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识别,避免仅仅在二级市场上博差价的投机行为。”宋丽萍表示。
基金公司应理性参与新股询价
随2009年IPO的重启,基金打新的积极性一直没有消减。在昨日的论坛上,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任务,目前基金参与新股发行的程度有所上升。据统计,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询价对象的占比是34%,而对应的有资格参与询价的基金数占比只有22%。但是基金公司在网下询价阶段,报价存在着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深交所内部研究报告分析表明,基金公司询价对象报价只有26%的比例,在承销商的估值区间内高于或者低于主承销商估值区间的比例,分别为41%和31%。
在每单IPO报价最高的前十家询价对象中,基金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5%和32%。创业板报价最高的十家机构,频次统计排名中有三家是基金公司。因此,基金公司在一级市场中要强化估值分析和询价报价的内部决策程序,自觉维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严于自律,理性报价,不能盲目跟风搭便车,更不能因为委托代理问题而出现人情报价,或哄抬发行价格的行为。
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也持相同看法。在论坛上,张育军演讲一开始便历数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出三只股票价格变动,“华锐发电上市不到一年跌幅54%、海普瑞跌66%、国民技术跌59%,而且这种巨跌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屡屡常见。”他说,这反映出新股发行市场机制失灵:新股估值定价系统不理性、各定价参与主体不尽责、投资者自律失效。
张育军认为这种现象让人担忧,“高市盈率带来的恶果是不堪设想的。”他强调,投资者这是在博傻,“对高成长盲目预期是不切实际的,总希望泡沫能够持续下去。其实资本市场20多年已非常清楚说明,大家不能抱幻想。而且证监会也不会放慢IPO发行节奏。”
三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盈率巨跌,分别从42、59、65腰斩到11、30、42,张育军指出,这已经说明新股发行机制有缺陷。“要问一问:哪些分析师在力推高价股、哪些基金公司在追高?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为啥不评最差?公募基金追高价股的决策流程是不是不透明。”
需避免在二级市场博差价
根据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的统计,去年底,基金持有深圳市场的流通市值占比大概是 16%,远远高于券商、保险、社保等其他机构投资者。“在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下,充分发挥基金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功能,对于我们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宋丽萍表示。
但在宋丽萍看来,目前基金基本上是承担了一点交易者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个人投资者一样,在二级市场博取价差的收益。作为资本市场买方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从而实现向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
具体的说,就是要加大投研资源的投入,努力提高业绩,回报投资者。基金要深度挖掘投资标的,综合考量公司的分红能力和长期成长性,强化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识别,避免仅仅在二级市场上博差价的投机行为。
基金通过交易和治理行为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减轻上市公司和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引导形成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为此,基金应该充分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促进上市公司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相关制度。基金应对不合格要求的上市公司主动提出股东提案或者建议,并丰富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包括代理投票、股东建议、机构投资者联合行动、股东诉讼等,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
此外,基金公司需要对客户进行分层、分类,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的管理,真正实现向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一方面,针对风险收益偏好不同的投资者提供合适的产品。比如说,为养老金和大部分储蓄客户提供低风险长期回报的产品。为高净值客户和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杠杆性的产品,为满足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和资产配置的需求,推出各种交易型和工具型基金产品。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现有基金销售适当性管理服务,开展投顾服务,帮助投资者选择与自己风险收益偏好相匹配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