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监察队穷追不舍 查出社保卡异常使用
“本区参保人员庞玉珍(化名)、张强生(化名),1月至今社保卡使用异常。请予以核实。”2月2日,朝阳区医保监察分队接到一条来自市医保中心的信息。
按照规定,使用社保卡实时结算门诊费,医保基金的支付额度是每年2万元。但不到十天时间,庞玉珍和张强生的社保卡已双双达到2万元封顶线,速度令人咋舌。
2月6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朝阳区人力社保局4层,刚成立27天的医保监察分队办公室里气氛紧张。
“从医保中心了解到,1月4号到2月5号,庞玉珍和张强生的社保卡在6家医疗机构使用过。”监察员吴丹丹将一沓资料交给副队长李卓,“而且,这两人均已退休,其社保卡的联系点和地址完全相同,初步判断,他俩可能是夫妻。”
李卓看了看表,一挥手,“走,去医院。先确定是不是本人持卡,咱们争取速战速决,回家吃元宵。”
友谊医院、天坛医院、天坛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武中医医院、东方医院……调取监控录像、门诊记录,监察员们挨个排查,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一个30多岁、体型偏胖的女子身上。
“她自称是庞玉珍和张强生的女儿,父母住在郑州来不了,所以替他们开药。这是她出示的两份病历和之前医生开过的药方。”东方医院的医生努力回忆着当时的情况。
可以确定,两张社保卡都不是本人使用,且在第三人手中。李卓发现,该女子提供给医院的病历陈旧,虽然载明了病情,但近一两年都没有相关检查和病情进展的记录。这个女子叫什么名字,也没有人知道。
17时,监察员们又走进健宫医院。
“队长,有新发现。当事医生记下了这名女子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她叫庞倩(化名)。我们还发现有第三张社保卡在她手里使用,参保人叫郭冬冬(化名),并不属于本区管辖。”监察员马海斌抽出一张门诊记录单。
李卓眼一亮,“问详细点,咱们重新回访前几家医院。”
回到家,时针已经指向20时,家人煮好的元宵快成夜宵了。李卓想了想,拨通监察员吴丹丹的电话,“跟庞倩约谈吧,越快越好。”
第一次约谈,定在2月9日。
一个月去了9次医院;1月4日到6日连续3天就医;有时上下午各去1家医院……对于监察员的询问,庞倩的理由是“父母患有多种慢性病,现住在郑州出入不便,所以需要我代为开药。提前开多点也省事。”庞倩的语气诚恳,理由似乎也说得过去。
马海斌边记录边点头,完全似无意地问了一句,“郭冬冬是谁?”
刚刚镇定自若的庞倩,脸腾地红了,“我……我妈的朋友。”
“他也需要委托你开药吗?”
“没有,我们一起去过医院,但他的药是自己开的。”
看到庞倩急于否认,一直在旁边观察的李卓心里有了底。“下一次约谈希望你配合,别忘了把没吃完的药带来例行登记。”
2月24日9时30分,推三阻四多次的庞倩再次来到医保监察分队办公室。
10种药70来盒。监察员孙艳红一一清点庞倩带来的药品名称、批号、数量,并留下图像资料。但她心里清楚,这不过是冰山一角。根据这段时间从医院核实的药品明细单,庞玉珍和张强生的社保卡所结算的药品共40余种800余盒。短时间内吃掉这么多药,太蹊跷了。另外,从现有病历资料上看,庞玉珍并没有糖尿病,却开了不少专治糖尿病的阿卡波糖片。
这一次,庞倩改口承认帮郭冬冬开过药,但强调社保卡已于上周还给本人。
“请你核对两张社保卡1至2月的实时结算情况表,签字确认。”
“我看不懂。”
“药品及费用都在上面,不着急,你慢慢看。”
足足沉默了十分钟,庞倩着急了,“这些超量的药都要我自己付费吗?”
“最终调查结果出来后,我们会通知你。”
监察员王苗手里的结算情况表显示,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医嘱,庞玉珍和张强生两张社保卡频繁消费、超量开药已是不争的事实,超量药品金额达23030元。其中,通心络胶囊超量最多,为62盒;复方α酮酸片单价最贵,每盒345元。
第二次约谈结束后,医保监察分队开了个小结会,此次社保卡使用异常调查即将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再次走访6家医疗机构,核查庞倩交回的药品是否从医院开出。如果不是,除了对庞玉珍、张强生做出退回超量药品费用,甚至停卡的处罚外,还要将此案移交给药监、公安部门,进一步调查是否有倒卖药品的行为。
新闻背景
1月10日,本市首个医保监察分队率先在朝阳区人力社保局成立,其职责是通过分析涉案费用支出,打击骗取医疗保险的行为,保证医保基金安全。这也标志着,医保监督手段从“管理”上升到“执法”层面。对于个人或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骗保行为,该分队将依据《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给予严厉打击。
医保监察分队现有6人,平均年龄33岁,聚集了朝阳区劳动监察大队、医保中心、医保科的骨干人员。分队自成立以来,已对6名参保人员、3家医院的3名接诊医生进行了约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