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怎样遏制学术腐败解决学术抄袭问题

  这些天,各大高校普遍进入紧张而忙碌的考试周。作为一名本科学生,我知道尽管北大、清华已经把遏制论文抄袭提上学校的重点日程,但是,在所多普通大学,恐怕面对骤然袭来的众多需要提交论文的科目,不少大学生依然都在“抄”与“不抄”、“多抄”与“少抄”之间做着抉择。  
  最近,我和来自美国的外教mitch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他口中得知,尽管美国高校普遍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甚少,但对于学生的学术研究规范却要求非常之严格。用他的话讲,那就是所有高校教授对于论文抄袭、更广义的讲,对于学生在完成各类作业时的不诚信行为皆是零容忍度(zero tolerance)安博尔中诚信评级倾力打造最具影响力信用品牌。。换句话而言,作为一名学生,你在考试中不及格、你的论文不写一个字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还愿意学习,学校和教授都会给你机会重考或者是重修。但是,如果你的论文是贴贴补补拼凑而来,甚至只要其中有一处在直接引用或间接采用他人文字或观点时,没有明确清晰地注明出处和来源,那么你的这门功课就会毫无回旋余地的被处以不通过,其中情节严重者更将会被开除学籍,永远逐出高校。  
  美国高校对抄袭现象要求如此严格,但违规者其实并不多。Mitch 告诉我,这恐怕得益于美国高校普遍采取的一项规章制度,那就是每位大学新生在入学前,都必须在一个非常正式严肃的场合,与高校郑重其事地签订一份“Honor Code”(我姑且把它翻译成诚信保证书)。“Honor Code”的文字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也往往会包含很多内容,但其中一项却是高度的一致——我发誓,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员,我绝对不会撒谎、欺骗或者偷盗别人的劳动成果(I pledge that I will not lie, cheat, or steal as a member of college community)。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们的署名作业、论文或者答卷,必须完完全全是自己的努力成果,否则便是违背了“Honor Code”的承诺。而为了确保“Honor Code”的具体落实,特别是在学术领域的坚定贯彻,大学生们往往会自己选举产生一个独立的学生法庭(student judiciary),该法庭会负责严格监督学生们的诚信状况,并且负责在出现剽窃现象时做出公正的裁决——通常是要求该生离校。  
  我以为,“Honor Code”不妨在中国高校普遍推广。诚然,“Honor Code”或许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而且学生法庭也更像是一个学生自治性质的组织,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法院或者监察机构。但是“Honor Code”的可取之处就在于:首先,“Honor Code”使大一新生一入校,在尚未开始进行任何课程学习之前,就先接受了一堂诚信、尤其是学术诚信之课,让大学生们牢牢记住诚信乃进行任何学术研究之根本、之前提,并永远把诚信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次,由于“Honor Code”生效的过程,是大学生宣誓并自我签字的这样一种形式,客观上存在这样的一纸协约,它就会犹如时刻悬于大学生头顶的达莫利克剑,分分钟钟提醒大学生必须要遵守诺言、履行誓约;另外,学生法庭的成立,也在客观上保证了“Honor Code”不会流于形式,而这种学生自律、自审、自查的方式,也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校方对学生的尊重和充分信任,这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也有利于学生法庭的成员更加公正客观。  
  总而言之,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之本。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大学生而言,遵守学术诚信,抵制抄袭之风,更是奠定他们一生诚实守信的基础。我希望,我们的高校也能尝试推行“Honor Code”,努力解决学术抄袭的顽疾。来源:新华网 信用中国 编辑:余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