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地方政府信用分析》

2014年3月21日,黑龙江报道,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举办的《2014年中国地方政府信用分析》报告发布会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本次报告会发布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信用分析报告,阐述了中诚信国际对地方政府信用的最新看法和评价。报告收录了地方政府信用分析报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信用分析报告,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方法,政府融资平台评级理念及方法解读等四部分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继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发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3年第32号)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发布其债务审计结果,中诚信国际亦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财政以及债务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发表了看法。

“城投债”评级和地方债务风险评估均离不开对地方政府信用的考察

  中诚信国际认为,融资平台的信用与地方政府的信用是紧密相关的,融资平台信用等级的评定应该以地方政府的信用实力为基础。在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实际通过平台企业间接融资,推进市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的信用关系放在一起来考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国家审计署的2010年和2013年两次审计结果显示,在总体风险可控情况下,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呈现出新型化和隐蔽化的特点,若要更好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降低风险累积,需要将地方债务规范化、显性化,通过推行市政债和项目债等方式融资,降低平台企业的债务压力,这些都需要对地方政府信用进行有效地分析和评估。

  地方政府评级是未来推进市政债发行的重要环节

  中诚信国际认为,未来发行市政债需要对地方政府进行评级,对地方政府信用的评估是地方融资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市政债评级需要地方公开财政数据,目前,应该通过建立规范的地方信用评级体系,“倒逼”地方财政信息公开,这对于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加强财政的法律约束和市场监督,将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市政债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地方预算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

  发达国家市政债市场的经验表明,信用评级是市政债发行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一般具有较为完善的各级政府信用评级市场,而成熟的信用评级市场对于促进和规范政府债权性融资行为比中央政府的直接监督和管理更为有效。市场上投资人对政府的借贷行为会更为敏感,这种借助金融机制而不是行政机制对地方政府借贷行为的约束,最终的效果还是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降低地方财政风险。

  中诚信国际早在2003年就着手对我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理论研究,结合对“城投类”公司评级的实践,近年来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国地方政府特点的信用评级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该体系作为支撑平台信用评估的基础,在评级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诚信国际针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包括以下两大要素,涵盖40多个指标:其一,受评地方政府内在的、个体的信用实力,即基础信用评级;其二,当受评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困难或危机时,获得来自于第三方支持(上级)的可能性。

  基础信用评级主要考察地方经济、财政实力、偿债能力和体制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外部支持主要从经济重要性、政治重要性、上一级地方政府信用等级、历史上的支持表现等方面进行考察。中诚信国际在评级中,将首先对地方政府作出基础信用评级,之后,将支持评级纳入考量范围,最终确定地方政府的综合信用等级。

来源: 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