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失信者报考公务员被拒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市征信管理办公室在2015上海诚信活动周发布会上,介绍了上海诚信体系建设的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有人信用状况因“存在法院生效判决未执行记录”公务员报名审核没有通过。记者了解到,现在市信用平台归集信息事项拓展至3441项,信用平台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失信有惩戒的案例将成为常态。
记者了解到,信用平台也会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平台上的信用记录有时间期限,一段时间后就会清除负面记录。
失信有惩戒:
两人因报考公务员被拒
上海诚信体系建设十大典型应用案例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上海市公务员考试招录信用核查。
从去年开始,市公务员局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市信用平台)查询31968名2015年度网上报名人员的信用状况,发现两名报考人员分别存在法院生效判决未执行记录。经慎重考虑,市公务员局作出有法院生效判决未执行记录的考生,报名审核不予通过并退还相关报名费用的决定。市经信委副主任、市征信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邵志清介绍,还发现其他报考人员存在酒驾、交通违章等情况,根据失信程度,也会对这些报考者产生一定影响。
2014年,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查询区内9835家企业、15000个自然人。经核查比对后,发现企业中有1308家单位存在税务局、人保局、高院的相关处罚或判决记录,自然人有8人存在卫计委的社会抚养费处罚记录。自贸区管委会将这些有负面记录的企业和自然人纳入重点监管名录。
守信有实惠:
上“红榜”更易评先评优
除了失信被惩戒外,守信的也会享受实惠。浦东新区洋泾街道根据辖区内居住形态多样、工作对象人群多元分化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库、二榜、三机制”的社区诚信建设框架,“一库”指社区诚信档案数据库,主要收集社区居民(社区单位)诚信示范行为、好人好事,以及在群租、“三违”、无序设摊、欺行霸市等领域中的不法行为以及其他失信行为;“二榜”指基于社区诚信档案数据库建立的诚信红灰榜,红榜内容主要是由社区各方评判遴选,逐步汇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诚信案例,灰榜采取负面清单管理,主要是违法违规、道德失范、行为不当等负面行为;“三机制”指保障社区诚信建设运作的工作机制,包括“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社会组织+居民”的三联动运作机制,试行诚信量化评判的诚信记录评分机制,以及诚信数据对接共享机制。
诚信红榜选出后,街道即安排上榜的老年社区居民享受一次高水准的免费体检服务,并在入住“长者照护之家”、享受洋泾数字学习港教育课程、参与各类评先评优、得到物业费减免等方面向诚信者倾斜,体现了诚信的“含金量”。
涵盖各方面:
归集信息3441项事项
据了解,本市信用平台信用信息一直在扩容,截至近期,市信用平台数据归集单位已拓展至百家左右,归集信息事项拓展至3441项。“如地铁逃票就属于其中一项。”邵志清说。记者也了解到,现在信用平台信息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违法搭建、群租、破坏房屋承重结构、非法营运、出租司机绕路宰客、借书逾期不还、破坏书籍、长期欠缴水电煤费用等信息都会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供政府部门、信息主体自身、信用服务机构等查询。
“为全市法人和市民在线免费提供一次信用查询报告”是2015年市政府十大实事项目之一,信用可在上海诚信网、微信、手机APP 等渠道实现在线查询。据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有近500万个人查询信用信息。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公共信用信息分为公开信息和授权查询信息,查询时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明。所查信息属于公开信息的,不需要取得信息主体的授权; 属于授权查询信息的,需要提供信息主体的书面授权证明。简单来说,考虑到保护个人隐私等原因,想要查询他人比较“私密”的信息,需要得到对方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