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口的征信业

征信行业处在一个分岔口,即选择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运作。


三个多月前,沸沸扬扬的征信业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至今仍心存余悸。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在2017年4月份的一次讲话中表示,8家试营业的征信机构中“无一合格”。


“风向突转。”某征信公司负责人说,“原先风向是开放民间征信,国企、民营都巴望着第一批牌照下发,我们排着队希望做第二批第三批。现在只能小心地边做边看,就怕一声令下禁止民间征信,那时业务模式甚至公司名称都要骤然变更。”

征信业正在走入一个分岔口。

前途未卜

算话征信CEO蒋庆军目前和其他所有的已经递交申牌材料的机构一样,等待着监管的下一步走向。

2006年,他从上海资信离职,后创业成立了算话征信,现在已经为数百家网贷机构提供征信和风控服务。他们申请牌照时,服务器、人员、办公场地被检查了数遍,也曾到人民银行汇报情况。

“这些都没问题,但是收了材料之后,后续暂时没有其他互动,8家似乎走完了一个流程,其他申请的多家可能都未继续走流程。”蒋庆军说。

某征信机构高层表示,申请征信牌照的100多家机构中,不少征信公司申请牌照只为囤积居奇,并无相关业务。“征信属于基础性服务,需要人才、硬件的积累,且前5-7年盈利困难。现在申请牌照的很多公司只搭建了一个系统,递交了一份材料。而实际做数据风控业务的公司并不需要申请征信牌照。既做征信业务又申请牌照的少之又少。”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征信公司的业务分为两类:一是整合各家信贷机构的借贷数据,提供查询服务,二是收集、整理、买卖个人信息,提供给信贷机构进行身份验证、把握放贷数额,等等。当下,前者前途未卜,后者也奄奄一息。

5月份,大数据行业突遭整顿,数据源断裂,业务受挫。

“以前通过警察朋友获得个人的住址,从房产中介的销售人员手里买入购房信息,这些信息卖给信贷机构,用来催债、风控、拉客户。现在泄露数据要罚钱、判刑,所以数据源全部切断。客户来问我们能不能提供数据、及时得到授权,我们只能说不行。”一位征信公司业务人员对记者说道,该公司业务已经改弦更张,收集整理公开数据,由征信转向大数据营销。在这一轮整顿中,征信公司业务停摆、遣散员工、CEO被警方叫走了解情况的也不在少数。

现在,不少征信公司业务还在继续,但头悬利剑。

“信联”迷局

征信行业寒冬之际,有媒体曝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牵头成立“信联”。据称,信联包括的名单有: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以及百度、网易、360、小米、滴滴、开鑫金服、宜信等行业龙头。

“很突然。”某家知名征信机构负责人说道,“这个消息是媒体曝出来的,之前没有征兆,我们知道的并不比你们多。”

知名机构蜂拥进入征信跑马场,纷纷申请加入信联。“滴滴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的征信数据少之又少,也申请加入信联,很明显存在盲目跟风心理,”业界某知名专家称。

躁动心理生发蔓延,大机构急切之余又犹豫不决。一方面,加入信联获取牌照,便可合法合规推进数据业务,另一方面,数据即资产,付出所得不成正比,利益难免受损,再次,数据真实性也疑问重重。“不良数据才有共享价值,然而这些不良数据一旦披露给官方,网贷平台则面临着整顿风险。”一位征信业内人士说到。

信联的消息令业界猝不及防,大机构尚可争取申请,而对于小机构来说,“一旦信联成立,我们不一定有机会加入,只能黯然退场。” 某征信业从业人士表示。

在他看来,信联释放了一个信号,即官方对征信行业的市场化探索持谨慎态度,试图主导民间征信。“现在的征信行业处在一个分岔口,即选择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运作。如果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或者信联主导征信,那么民间征信行业就会消失。现在对民间个人征信市场的开发突遭变故,是否允许民间征信迟迟未定。我们希望给民营一个机会,挑选独立第三方的民营机构公平竞争。”

相比之下,以技术起家的91征信并不紧张。“从牌照的发放流程看,信联的成立还需要一个事件周期,包括向征信局提交申请、审批、预发牌照等一系列流程。”91征信CEO薛本川说,“我国的征信市场非常广大,短期内无法实现高度垄断,还需要各个环节的磨合碰撞才能形成征信链条完整,形成征信体系的完善,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找好自己的定位,与包括信联在内的所有征信服务机构共同建设好我国的征信体系。”

前路漫漫

早在2013年8月,央行牵头、上海资信发起设立了全国首个网络金融征信系统,当时邀请了不少网贷公司加入,却最终效果不佳。

那么网贷机构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可能性呢?“几乎不可能”,某位业内人士说到,“央行征信中心对银行体系开放上报数据和查询数据两种权限。一方面,民间信贷机构数据驳杂,真伪难辨,央行不一定接收,另一方面,央行征信中心数据齐全,一旦开放给民间信贷机构,存在极大的泄露风险。”

毫无疑问,民间征信比之行政力量,无论是业务开拓还是市场效率,都明显更胜一筹。为难之处在于以何种形式集合各方力量以及如何善用行政力量的公信力。

“当前的民营放贷机构、数据机构已累积了大量非信贷数据,越是数据方面有优势的机构,共享数据的意愿越弱,如果各自为战,最后又变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征信圈微信号创办人王小征说到,在他看来,一旦成立信联,数据的定价和使用收费、数据流动时的隐私保护等问题都需要仔细考量。

“央行本意在于联合办好征信业务,现在大家过于关注牌照归属,而不是如何实现信息共享。”薛本川认为。同时,征信的正确概念也尚待普及。“实际上征信只是信贷信息的收集汇总。现在人们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极易混淆大数据风控与征信的概念,因此可能对民间征信仍然心存疑虑。我们也非常期待国家在法律上、政策上、监管上给出更多明确的指导意见,”薛本川说。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分析:各国征信机构的成长方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历史选择。英国和美国在100多年前就出现了征信机构,是当时市场自发催生的结果。从分散的自发性成长到后期的兼并整合,或正是英美征信业发展的可鉴之处。

欧美征信经过上百年的进化演变,而中国正在探索着自己的道路。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