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份失信黑名单月度分析

   2018年6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新增失信黑名单信息922,917条,涉及失信主体848,378万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686,859家,自然人161,519人;6月份退出失信黑名单主体455,137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339,088家,自然人116,049人。
  本月更新的重点领域失信黑名单包括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工商吊销企业、海关失信企业、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当事人(见表1)。从数量上看,新增失信黑名单主要集中在工商吊销企业和失信被执行人,与5月份相比,工商吊销企业新增及退出数量环比均增幅明显;失信被执行人本月新增数量环比下降11.99%,退出数量环比有所上升。从地区分布看,广东、浙江两个经济大省既是本月新增失信黑名单高发地区,也是失信黑名单退出数量最多的地区,宁夏已连续两月为全国省(区、市)中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最高的地区。
  本月重点聚焦的失信问题包括虚假广告、“黑旅行社”、金融借贷违约等。其中,虚假广告案件20起,主要涉及保健食品、药品、医疗、房地产、金融服务等领域;“黑旅行社”企业8家,主要涉及无证无照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金融借贷违约企业140家,涉案总金额达249.58亿元。
   一、新增失信黑名单情况
  本月新增失信黑名单以企业为主,其中新增工商吊销企业占新增黑名单主体总量七成以上,黑名单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和江苏三省。
  从失信黑名单主体性质看,本月新增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为686,859家,占新增失信主体总量的80.96%,新增失信自然人161,519人,占新增失信主体总量的19.04%(见图1)。
  从失信黑名单类型来看,本月各类黑名单新增数量均出现较为明显变化,以工商吊销企业增长最为突出,新增数量达655,085家。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和海关失信企业月增量环比均有所减少,其中海关失信企业月增量环比减幅最大,下降77.31%;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月增量环比下降39.73%,失信被执行人月增量环比下降11.99%(见图2)。
  从地区分布看,本月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绝对数量排名前五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四川、河南。其中,广东省新增失信黑名单数量多达173,939家(见图3)。
  从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来看,比例较高省份为宁夏、浙江、黑龙江、广东、天津。其中,宁夏新增失信主体数量占本地区企业总数比例最高,达到5.52%,且已连续两个月排名全国首位(见图4)。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占本地区企业比例最低的五省是山东、贵州、重庆、西藏、青海,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见表2)。
  二、失信黑名单整改退出情况
  本月退出黑名单主体以企业为主,其中工商吊销企业退出量占退出黑名单主体总量七成以上,黑名单退出数量最多的地区是广东、浙江两省。
  从失信黑名单主体性质看,本月退出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339,088家,占退出失信主体总量的74.50%,退出失信自然人116,049人,占退出失信主体总量的25.50%。与5月份相比,退出失信黑名单企业数量环比增长显著(见图5)。
  从失信黑名单类型来看,本月各类黑名单退出数量环比均有所增长,其中工商吊销企业退出数量最多,共322,997家,退出量比上月显著增长;其次是失信被执行人,退出数量为132,035(见图6)。
  从地区分布看,本月退出失信黑名单企业绝对数量排名前五省份为浙江、广东、河南、天津、黑龙江。其中,浙江省退出黑名单企业数量达83,700家,广东省退出黑名单企业数量达78,670家(见图7)。
  从退出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来看,比例较高省份为浙江、广东、天津、河南、黑龙江。在失信黑名单企业退出数量和本地区失信黑名单企业退出率两个指标上,这五省均排名全国前五位(见图8、表3)。
  三、重点领域失信特征分析
  失信被执行人:本月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66,447条,涉及失信主体191,872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30,878家,自然人160,994人。从地区分布看,本月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企业排名前五省份为河南、浙江、江苏、福建、广东(见图9)。从涉案金额看,13家企业涉案金额在1亿元以上(见表4)。从新增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数量来看,单个企业本月新增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最高达221条,新增失信被执行人记录3条以上企业数量为1957家,其中16家企业新增失信被执行人记录超过50条(见表5)。
  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本月新增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813家,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810家,自然人3人。从地区分布看,本月新增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排名前五省份为广东、贵州、广西、浙江、天津。其中,广东新增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数量最多,占比高达40.25%(见图10)。2018年上半年,偷税且涉及税额三千万以上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企业有24家(见表6),虚开发票或骗税涉及税额三千万以上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企业有55家(见表7),其中广东省企业占比较大,且主要集中于深圳地区。

  工商吊销企业:本月新增工商吊销企业655,085家,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广东省占比高达30.99%(见图11)。
  海关失信企业:本月新增海关失信企业27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其中浙江省共有11家企业被列为海关失信企业,数量最多(见图12)。
  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当事人:本月新增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当事人信息87条,涉及企业23家,自然人64人。其中安徽省企业数量最多,共12家,排名二至四位的是山东、河南、黑龙江(见图13)。
  四、失信重点聚焦
  (一)监管部门公布20起违法广告案,今日头条被罚没近100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公布2018年第一批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案件,主要涉及保健食品、药品、医疗、房地产、金融服务等领域,涉案企业中广东、上海两省企业较多,各占15%,处罚金额最高达到314万余元。其中,今日头条APP因发布多条未取得相关审查证明的医疗广告,被工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相关广告,没收广告费23万余元,罚款70余万元(见表8)。
  (二)上海、北京对8家“黑旅行社”处以行政处罚。近期,北京、上海两地相继公布旅游行业行政处罚名单,处罚原因主要集中在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安排未取得导游证的人员提供导游服务、未与游客签订旅游合同等(见表9)。
  (三)140家借款未还企业名单公布。本月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41家金融机构发布了2013-2018年全国各省借款未还的企业名单,共140家企业,涉案总金额达249.58亿元,其中104家企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欠款企业分布在26个省(区、市),其中浙江省涉案企业最多,占比为13.57%(见图14);欠款金额最多的为云南惠嘉进出口有限公司,高达15亿元(见表10)。
  五、失信典型案例
  保健食品、药品因受众面广,虚假宣传失信案件频发,虽然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但仍有不少商家在利益驱使下铤而走险,通过虚假宣传售卖保健品牟利,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危害人民饮食健康安全。以下3个案例中,相关企业分别通过广告、推销员和互联网等方式对保健品功效夸大宣传,故意欺骗、误导消费者,严重危害消费者财产及健康权益。
  案例一:南京考门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考门医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104MA1MCT9T8X,注册时间2015年12月15日,注册资本1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卢向东。
  该公司虚假宣传过期保健品(美泰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氨糖软骨素片)可治疗关节疼痛,导致患者服药后未出现好转反而出现长时间连续腹泻的症状。虽然2017年企业曾因夸大宣传、无照经营,被南京玄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并罚款1500元,但是到目前为止即使批准产品生产的文件已经失效三年,该公司还在违法售卖此产品。
  案例二:宝健(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健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3026000375018,注册时间1995年11月,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法定代表人李道。该企业为一家大型台港澳法人独资企业。
  宝健公司主营涵盖营养保健、美容护肤等产品和服务。该公司推销员过度宣传保健食品功效,导致某顾客女儿服药后错失最佳治疗时间而听力受损的后果。
  案例三:武汉倍力阳光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力阳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201110777099903,注册时间2013年9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肖健芬。该企业最大投资人肖笛是多家同类公司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该公司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信息,通过网络虚构“退休老中医”坐诊为患者看病开实为食品的假药,短短两年涉案金额就高达1.3亿元人民币。
  六、失信风险提示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经营活动中,公众应提高失信风险防范意识,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查询相关主体是否被列入黑名单,并注意识别坑蒙拐骗、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失信行为,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当前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旅游领域失信问题进入高发期,出行者应选择有运营资质的旅行社和正规旅行产品,注意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对本报告中有关信息有异议的,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提出异议。经核查存在信息错误的,“信用中国”网站将及时予以纠正。
  各省(区、市)应密切关注本地区失信黑名单变化情况,加大对失信主体和失信行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失信主体应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法定义务,并积极通过公开作出信用承诺、接受信用修复培训等方式进行信用修复,主动改善信用状况,为顺利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来源:信用中国网